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成思危主旨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非常高兴来江苏南通参加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在创新型经济背景下创业教育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

  大家知道,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社会主义建设硕果累累,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创新、创业、创造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主流。为此,我们举办本次论坛,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在全球经济创新中的作用,着力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积极探索以推进创业教育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的新路径,从而继续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顽强奋进的新篇章。

  这次会议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之一,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故乡——具有包容汇通、敢为人先精神的南通市召开,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借此机会我想谈四个问题: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7%,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GDP总量达到了4.9万多亿美元,待最后数字出来后有望超越日本;外贸总额为2.2万亿美元,经过世界贸易组织认定为全世界首位;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步,去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17175元人民币,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153元人民币,增长8.5%;我们连续6年取得农业丰收,去年粮食收成5.3亿吨。因为中国有13亿多人口,所以保证18亿亩耕地和人均400公斤的粮食收成是非常重要的。

  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清醒地看到,去年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采用以大量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必要的,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去年投资增长了30.1%,达到了22.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总量的2/3,投资对去年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投资是4.3%,外贸是-3.6%。

  在去年的形势下,大量投资是必要的,特别是投到基础设施领域。这是因为:第一,投到基础设施领域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去年年初,我国有2000万农民工返乡,如果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第二,通过大量的投资基础设施,可以拉动钢材、木材、水泥等生产资料的需求;第三,有一部分投资可以通过工资的形式转化为消费,也可以拉动经济。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方式必然有其负面影响。首先,大量投资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经济效益降低和污染加剧,仅拿钢铁工业来说,现在过剩的产能大约为2亿吨,以每吨5000元计,就有1万亿元的投资不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第二,大量银行贷款的释放进入市场,也会造成一些地方将来的还贷能力不足,形成新的问题,去年我们财政投资5000多亿,而银行贷款增加了9.57万亿,加起来一共10万亿,这么大量的资金一下投入市场,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第三是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有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我们要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而不是在增长速度上。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确立的增长目标为8%左右,很明显,就是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质量上,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成长,但也出现了三个问题:

  一是人口红利的下降。人口红利主要用抚养比来表示,抚养比有两个概念,一是理论抚养比,一是实际抚养比。理论抚养比是指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加小孩人口数做分子,劳动人口数做分母,实际抚养比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加失业人口数做分子,劳动人口数做分母。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在前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抚养比是比较低的。但由于老龄化加速,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数量迅速增加,而且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新进入劳动市场的劳动力在逐渐减少,因此,抚养比在增加,人口红利正在减小。

  二是能源、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从能源来看,我们前些年能源生产的增长率为7.0%,但是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是7.8%;从环境来看,我们对2005年的环境成本做过一个测算(2005年有比较全面的数据),当年环境、生态等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大约占到GDP总量的13.5%,而当年我们的GDP增长率为10.4%,这说明我们实际上欠下了环境的债,这个隐形的环境债如果不处理好,就有可能留给我们的子孙,影响下一代的发展能力。

  三是较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丧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也相应提高,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很可能因此从东部转移到西部,或从我国转移到越南、东盟等国家。

  所以,无论是从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我们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也正是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仍在强调的政策。我个人理解,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三个“外”转“内”:

  一是从以依靠外需为主转向更多地以依靠内需为主。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他们的需求大大减少,必然影响我国经济,因为我国外贸依存度比较高。所以,去年我国外贸额下降了13.9%,其中出口下降16%,进口下降11.2%,这是很大的一个下降。这样的外贸额对经济增长实际上拉了后腿,是-3.6%。尽管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但是外需要想增长到危机前的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外需减少造成的困难,如企业减产甚至关闭,必须依靠内需来解决。所以,今年我们强调要依靠内需,特别是要依靠居民的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的重要途径。当然,要依靠居民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首先要让居民能消费,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其次要让居民敢消费,就是要改善我国的社保体系,让大家在医疗、教育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最后是要让居民愿消费,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新产品。

  二是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所谓外延型增长,是指依靠投资,扩大生产能力、不断上新项目的方式来实现增长;所谓内涵型增长,是指依靠技术革新,依靠创新,依靠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在现有经济基础进行结构调整来实现增长,这是很必要的,因为如果依靠上新项目,就需要更多的投资,而且新项目一旦开工,就需要不断地增加投资,直到它投产,而投产以后,如果它是过剩的生产能力,它也发挥不了效益。

  三是从外生型动力转变到内生型动力。所谓外生型动力,是指依靠外部投资和外部订单来拉动经济,所谓内生型动力,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和一些我们自己能够掌握的因素来拉动经济。

  上述这三个“外”转“内”可能是我们今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方向。

  二、创业教育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大家知道,创业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和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我在1999年就讲过,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其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实力的竞争,而人才实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的目的,一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技水平,二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所以,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现在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由温总理亲自抓,正在向各界征求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家知道,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而且提出了四项指标,即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要占GDP总量的2.5%以上,技术进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要降到30%以下,国人所取得的专利数要进入全世界前五名。在不断努力下,这四项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中。要达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首先就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通过创业、创新、创造,发掘全球最具有领先性和前导性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从而增长整个社会的创业能力,引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所以,创业教育将成为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动力。从发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来说,首先;

  (一)发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发掘人的潜能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在一切经济活动中,人是最为活跃的要素,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抢占人才高地。教育是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创业教育则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大家可能只看到人口多对我们的经济形成了压力,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庞大数量的人口能提高素质,能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那人口就不是我国的包袱,而是更为重要的发展动力。例如日本没有资源,其发展就主要依靠高素质人才来实现,如果中国能普遍提高13亿人的素质,使其中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多,就可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继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国家适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这是将人才推进工程作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制高点”和根本保证的重大战略决策。创业教育将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们以知识为基础去开拓创新力,不断创造新的职业岗位和新的产品;创业教育为人们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而营造社会氛围、搭建知识平台、提供实践指导。从根本上说,提高公众的创业意识、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只有人人主动学习、自主实践,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我们才能够充分汇集全民族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生产生活,进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这就是说,知识社会即将到来的时候,人们的学习是一种必须的日常性活动,也是他能够在知识社会生存的重要条件,知识社会就是一种学习型社会。

  (二)发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现阶段,中国的产业还处在比较低端的位置,尽管是名列前茅的制造业大国,但制造业的增加值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缺乏创新的支撑。一方面,由于长期集中推进工业化,使得国内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从全球产业链分工看,中国大多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处在低端的位置。因此,加快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创业活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创新者,他们可以将创意引入技术以丰富创新的内涵,使创新不再停留于高端领域而成为全体公众共同参与的实践。通过创业教育,人们在大量的创新实践中创造创新成果,包括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优势产业和新型产品,并为持续推进技术在高、精、尖维度上的不断进步奠定基础,从而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国家的竞争实力。

  这里我想特别讲一下,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传统产业是基础,要用信息化来改造,信息化的好处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提高附加价值、提高交易透明度。通过信息化来改造传统产业是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一种内涵型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有三大类: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这些将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发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统筹

  就业问题是世界性难题,新一轮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更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在当前市场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中国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愈加突出,从刚才我列举的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还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以上,城市居民的购买力是农村居民的四倍以上,城市居民享有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和服务要比农村居民好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解决中国发展的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就需要减小城乡差距。

  减小城乡差距的一个关键步骤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如果以城市人口达到70%作为初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标准,英国到1850年时,大约花了200多年,采取的办法是剥夺农民的土地,将农民赶到城市去做工,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得出了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论断;美国从1820年代到1920年代,花了将近100年,其方式是兼并,也就是采用农村里有实力的农户兼并实力差的农户,失地农民到城市或自己创业、或到工厂做工。中国不能采取上述方式,必须更为合理有序地转移劳动力,而且转移到城市后,还要解决其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所以,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我国现在的城市化率大约为47%,要在20多年后达到70%,如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要转移1000多万人。在转移过程中,必须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那样的贫民窟。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工厂来吸收他们,另一方面要通过创业教育来促使他们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与否不仅关系到生活是否稳定、家庭是否和睦,更关系到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社会能否安定团结。正因如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着力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发展创业教育,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目标的有力保障。创业教育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劳动者的创新思维、创业技能,最终集成为创新、创业能力助推创业者的创新过程。伴随着创新活动的开展以及创业者的成长,创业教育也具有了终身教育的特征,创业企业、创新型经济将应运而生,并以此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升级。

  三、把握创业教育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打好基础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股强劲的创业浪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济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创新精神的释放和创业实践的开展。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就是通过创新、创业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概念,之后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率先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并形成了“课堂式创业教育”“实践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2009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与七省(市)人民政府联合设立了20只创业投资基金,旨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大对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仍有待完善,诸如公众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以及创业政策不够配套等因素使得生存型创业依然占据主导,大多数人的创业行为还处在比较被动和低端的地位,尤其是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一)由于社会认同度有限,创业教育的受众范围相对狭窄

  长期的农耕文化为华夏民族烙下“安于现状、乐得稳定、小富即安”的印记,即使工业化在发展,知识化、全球化也在发展,中国公众的创新创业意识仍待提高;大多数家庭对创业教育心有顾虑,对自我雇用、自主创业认识不足,甚至有一部分人对小企业经营者或创业失败者还存在一定偏见,容忍合理的失败和崇尚创新、创业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再进一步考察我国当前的创业教育活动,基本上限于高校之中,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受众,而社会上更多的正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抑或准备实施创新、创业行动的人们却几乎无法接触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更不必说对全体社会公众进行创新理念和基础创业知识的普及了。

  (二)缺乏产业导向视野,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创业行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创新通过培育新观念、新技术、新体制而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创业则要求人们善于利用机会、有效运用资源、利用创新成果来创造新价值。由此,创业教育应当成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创业教育发展仍然局限于教育本身,缺乏与职业变迁、产业升级以及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的视野;相应地,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材开发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合理性,从业教师又大都缺乏创业实战经验,这些都使得创业教育的实施成效大大降低,产业创新所需的技能匹配无法通过人才的供给得到满足,进一步影响了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鉴于上述,我国发展创业教育进而启动创新型经济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正视现存问题,主动思考并有效化解,同时又要从更深层次挖掘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以教育促经济、以教育促发展,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进步。

  四、厘清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为全面激活创新型经济创造条件

  未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注入创新动力与创业活力。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遵循普遍规律,也要立足国情探寻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深化创新理念,释放中华民族的创业激情

  创业教育不单单指创业技能的教育,它还包含有更为深刻的理念教育;培育人们的创新精神、营造社会的创业文化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精神是对阻力和风险的挑战;创业文化是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诚实守信、追求卓越的文化。通过广泛开展创业教育,越来越多地人将自觉树立起自主创业的意识,在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过程中逐渐汇聚成社会的创业活力,并依托于市场而不断地生产新产品、创办新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客观上使得个人的创业激情与国家、社会的创新需求紧密结合,有力地推动现代经济实现持续发展,推动国家实现全面繁荣。

  (二)搭建创业教育平台,多方力量联动推进创新、创业行动

  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检验离不开实践。从此种意义上讲,创业教育更需要摆脱单纯的学院式的教学模式,以使人们获得更加实际的创新、创业能力。由此,搭建一个围绕着创新与创业主题的集产、学、研多方力量于一身的创业教育平台十分必要。基于此平台,教育规划依据各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规划而制定,使得创业教育从一开始便与产业、职业相挂钩;师资的选配覆盖富有创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以及企业家和创业成功人士,并促使教材的开发和课程的设置等教学环节也兼顾知识性、技能性等综合因素。这样,受教者既能够具备系统的创业理论基础又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战而获得真正的创新、创业经历;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教育平台建设和运行,将大大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比例和速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人们投身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更多的范例。

  (三)优化制度环境,成就创新型经济的繁荣景象

  创业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有利的制度环境。由于对创业行为认识不足而抱观望态度,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当前推行创业教育宏观决策时尚缺乏足够明确的、强有力的政策和规定;已经出台的一些鼓励政策,也没有真正地得以贯彻执行。伴随着创业理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化,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快转变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宏观管理职责。要科学引导创新创业需求,适时调整创业教育政策,积极开辟创业融投资渠道,进而促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创新资源的聚集,实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目的;更要密切关注对创业教育后的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工作,清除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与创业的激励政策、人力资源开发政策、金融财税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增殖的资源分配机制、评价机制以及报酬和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推动以创业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继续推进风险投资。大家知道,风险投资是支持创新者创业的一项重要工具,我国的风险投资从1998年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在风险投资的资金总量近几年来都快速增长,每年民建中央和科技部都联合举行一次风险投资论坛。风险投资对我国的创新创业者的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是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所以,进一步推动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推动创新和创业行为,创业版的推出位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很好的出路,从创业版的发展来看,它必将成为支持创业的一项重要的金融平台。

  还有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要提倡天使投资,这是风险投资的前期投资,现在的风险投资多半偏重于后期,而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前期,也就是要关注创新者。这就如同孵鸡蛋一样,没有鸡蛋就不能孵出小鸡。所以,风险投资要从培育新的创新者开始,这就要靠天使投资。去年我们举办了一次天使投资论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国,天使投资作为风险投资的前期也在逐渐推进,江苏省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所以,风险投资创业版,天使投资孵化器等措施,都需要大力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为曾经的辉煌而振奋,也期待着踏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未来中国启动创新型经济的巨大引擎。让我们携起手来,奋力开拓,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国的创业教育事业,以创业教育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的新飞跃!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