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工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


黑龙江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社 孙万良


  由中华职教社发起与实施的温暖工程,通过职业培训和服务,积极为迫切需要就业的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条件,开辟了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十几年来,温暖工程的实施遍布了全国各地,建立培训基地106个,累计培训下岗职工和农民460余万人次,帮助180余万人实现就业,资助40余万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温暖工程的实施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华职教社“为群服务”的优良传统,也践行与丰富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一
  温暖工程秉承中华职教社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回忆中华职教社走过的历程,翻开黄炎培教育文集的各个篇章,中华职教社同仁们的奋斗精神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灵魂无不闪现着爱国主义精神。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黄炎培、蔡元培等人,时逢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他们怀着强烈的国家民族信念和爱国精神,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兴办学堂为国育才,兴办实业扶贫济困,以此富国强民。在他们开创的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先河中,除学西方满足工业发展之需要外,还极具奋发图强的爱国热情。可见,中国的近现代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扶持民族经济发展和复兴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而产生与发展的。从此,中华职教社风风雨雨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职教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营企业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化,有大量职工下岗转岗,职工群众出现了就业困难的局面。中华职教社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1995年开始实施温暖工程,明确提出“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心,务求其实”的宗旨,为下岗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当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务之急时,温暖工程又适时地开展农民转移培训,为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如何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温暖工程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为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华职教社在倡导和发展职业教育上积极建言献策;并通过办学实践和温暖工程帮助大量的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很多人都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的骨干。十几年来,温暖工程成绩斐然,得到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社会上的普遍欢迎。
  温暖工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的,服务大局,服务社会,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为民众造福谋利。由此,中华职教社的爱国情怀从建社时的自发性,现已凝聚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自觉性,温暖工程成为一面爱国主义旗帜。纵观中华职教社九十年功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华职教社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才能得以实现。温暖工程也因此成为统一战线和职业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的一个新的亮点。
                     二
  温暖工程得到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等方方面面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特别是温暖工程“双百计划”的实施,不仅加强了领导,在财力物力上给予投入,使温暖工程推进顺畅,成绩显著,而且为国分忧、为群造福,实践了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思想。当年,黄炎培通过实践,深感达到强国富民之目的,职业教育须全社会参与,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他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 1926年中华职教社在苏州会议上他又提出:“本社以后应加入政治活动,以增实力;并与职业社会作实际之联络,以期合作。”这里,黄炎培所提出的“大职业教育观”,不仅是与职业社会的各行各界相联系,有实质性的合作,而且还要积极参与救国救民的政治活动。可见,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的内涵,一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范围上不只限于教育界,更应联络社会各界,成为社会的职业教育;二是职业教育应该成为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共同体;三是实施职业教育要关注国计民生,成为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为此,中华职教社同仁联合各界,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教给工人或子弟当时最需要的木工、铁工等技术,同时,在农村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农具、新品种,帮助农村改变面貌。为实现扶贫济困,救国救民的愿望,中华职教社做了不懈的努力。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职教社又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和争取民主独立运动中。中华职教社的办学实践和参与政治活动将教育与职业、教育与生产、教育与社会、教育与政治结合在一起,不断充实和完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使“大职业教育观”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的实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与国家的需要,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联。通过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就业,这不仅是贯彻党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十几年来,温暖工程在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不断发展壮大,开拓创新。该工程是中华职教社有史以来集中社会力量实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是从来没有过的,其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温暖工程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谋划,通力合作,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界的行为,也成为了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社会行为,这在黄炎培当年提出“大职业教育观”时是很难想象的;温暖工程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其意义从大处着眼涉及国计民生,从小处着眼关系个人就业,使职业教育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已成为百姓生存发展强化劳动力准备的自觉行为,这恐怕是中华职教社和“大职业教育观”为群谋利,为社会谋利所追求的和要达到的最好愿景。
                     三
  黄炎培十分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长时间对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山东等地的农村教育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写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等。在对当时的川沙县考察时黄炎培写下了“农村职业教育”一文,文中提到川沙县乡民占全县95%。因此“今日之言教育者,直应以全力百分之九十五施于乡村”。他痛批了农村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农村学校者,应以农为本位”的思想,提倡在农村实施职业教育。他的主张得到了中华职教社同仁的支持,组建了“农村教育研究会”,开始自办、合办、代办农村教育和乡村改进事业,并设立了“农村服务专修科”,以特殊教育与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兼长的农村服务人才。
  当时,中华职教社先在江苏昆山徐公桥创办了乡村教育实验区,后又在镇江、上海兴办了乡村改进实验区,将农村文化教育、职业教育与农村文化、公共卫生、诊病医疗、救灾支助、推广新式农具结合起来,发展农村生产,推进农村事业,提出了农村教育“富教合一”的主张,首开了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先河。1929年黄炎培在《与安亭青年合作社谈乡村事业》一文中总结了这一时期推广农村职业教育的体会时说:“教育是一种方法,把乡村做对象,不应该单从教育着手。即如乡村经济,在农友们眼光里,怕要占第一位,他们总想学堂是有了饭吃的人才得进去,要是我们没有法子在他们的生活上,尤其是生产上,增加些利益——至少减少些损害,随你讲多少好听的话,全不中用。所以想把全部农村改进事物,统统在我们责任范围以内,而不愿限于教育。”
  中华职教社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理念上的探索,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中国的教育应以农村教育为重点,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二是农村教育要深化改革,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变教育脱离农村实际的弊端;三是农村教育要与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紧密结合,教育是手段,培育人才为农村服务才是目的;四是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农民的素质、改进农村的事业是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五是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的有力保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农村职业教育更应如此。
  中华职教社1995年实施的温暖工程,继承和发扬了中华职教社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和农村发展的优良传统。积极为“三农”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中主要做了如下几件事:一是通过自办、合办职业学校和发动团体社员学校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实用型人才;二是大面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为种植业、养殖业和乡镇企业培训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和技术工人;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并与企业结合实现就业,仅2007年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公益项目就培训了31万人,实现农民工就业90%以上;四是对农村贫困职校生开展资助活动,使其完成学业,夯实立业创业的基础;五是尽其所能开展农业科研、农村建设、农村文化改革等事业,为农村经济和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温暖工程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其对象主要是农民,这是中国教育面临受教育者最庞大的人群。农民教育理应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农村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培养新型农民,使其有文化、懂生产、会经营,在观念、技能、素质和精神面貌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温暖工程是中华职教社有史以来所做的我国最大的一块职业教育事业。可以说温暖工程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深度、广度,及其重大意义都比已往深刻得多。它不仅在改变农村教育结构,推动农村教育改革,而且使职业教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动力,这对于黄炎培“一个发展三个准备”的职业教育的目的、功能与作用应是最好的诠释。
                     四
  中华职教社是我国最早宣传、推广、践行职业教育的群众团体,是由教育界、实业界那些热心职业教育,以此唤醒民众拯救中华的爱国人士和知识分子所组成,逐渐形成了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鲜明特色。中华职教社自筹经费、自办学校、宣传职业教育主张,在艰难中摸索办学之路和救国之策,几十年来薪火相传,拼博奋进,靠的是什么,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一是对事业的执着,这是中华职教社的生命线。中华职教社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进步作用,使其成为我国历史时间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民间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教社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党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成为职教社全体同仁的历史责任,而温暖工程的实施正是为中华职教社搭建了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这不仅继承了中华职教社作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而且中华职教社作为非政府组织如何在新时期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其功能与作用也进行新的探索。其一,中华职教社具有很强的中介服务作用。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在资金、技术、人才、对策、信息等方面服务社会,政府可以通过购买公共服务使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其二,和谐稳定作用。中华职教社通过团结社员、联系社会、贴近基层、反映民意、从而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并在推进温暖工程公益项目中,利国惠民,温暖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其三,知识汇聚作用。中华职教社汇聚了大批教育界、经济界、科技界的知识人才和技术骨干,通过践行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加强理论研究,使职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不断深化;其四,科学示范作用。温暖工程将教育培训与职业介绍、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无论是下岗职工培训,还是农民转移培训,都是按市场需要、学员需求进行,使其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吸引了大批学员。“双百计划”实行的项目管理制度,推广农村实用技术边实验边培训的有效途径,做到了科学、规范;其五,信息沟通作用。各级职教社不仅是人员组织的构成,也是信息交流的网络。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过网络快捷传递,以形成整体力量,从而增加社组织力量。温暖工程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上述谈到的中华职教社做为非政府组织在实施温暖工程中所发挥的功能和起到的作用,比起当年中华职教社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时要先进得多,这应是当代社会的一种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