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熊熊不息:
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走出的共产党人
上海黄浦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  谢朴园

1919 年 3 月至 1920 年底,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渐成高潮。开埠后的上海华洋杂处,得风气之先,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码头众多、航运发达,自然成了留法勤工俭学海路的出发首选地、中转站和大本营。从 1919年 3月 17 日至 1920 年 12 月 25 日,先后有 20批、约 1800 多名勤工俭学学生从上海北外滩各码头启航出发,漂洋过海,踏上追寻救国救民真理的漫漫旅程。

1918 年 3 月 25 日,上海华法教育会成立,民国前参议院议长张继任会长,法国领事官魏武达任副会长,法国公立学校校长高博爱和四川代表吴玉章任评议员。随后上海华法教育会又成立了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是两块牌子一套人员,会所设在霞飞路 358 弄尚贤堂对门霞飞路 247号法国公学校。

1919 年 9 月,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商议合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附设于中华职业学校内。9 月 18日,中华职教社召开议事员会,主持人沈恩孚向黄炎培、穆藕初、朱少屏等首届议事员,报告了与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合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之事。在历史变革时期,中华职教社与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等团体相逢携手,黄炎培、朱少屏等中华职教社先贤“身在其中,功不可没”,为推进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做出了弥足珍贵的贡献。

1919 年 9 月 10 日,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发布了留法勤工俭学会和中华职教社合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的通告和章程。通告说:“本会本社屡有学生来商,以有志留法,按照勤工俭学办法,欲在本国得一相当准备机关,托为设法。查勤工俭学办法,本会在法国接洽布置已有端绪。此时国内正全力提倡制造国货,于应用工艺人才相需更亟。而法币价值低落,预计此时赴法川资及赴法后未入工厂以前一二个月之旅费,共有国币三百元已勉可应用,诚为苦学生留学之绝好时机。因由本会、本社协商,就本社创立之中华职业学校附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利用校中固有之机械工场。已习法语者,专事补习工艺,为甲组,以两个月为期,每人每月纳费八元;未习法语者,日间习法语,夜间习工艺,为乙组,以一年为期,每人每月纳费十元(膳宿费均在内);期满由本会照料送往法国,担任介绍入工厂工作。” 规定“甲组二十名,乙组四十名。”

通告一出,探悉者和报名者拥挤 ,超过招生人数的四倍,于是1919年9月21日由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主持,在江苏省教育会会所组织了入学考试,择优录收。甲组考试科目为国文、法文、法语、体格四种;乙组为国文、体格二种。

1919 年 9 月 24 日《申报》公布了考试后乙组照额录取的 40 名学生名单(开学后陆续增加至 49 名,甲组因 4 名应考者均未及格而没有开办):

李宗晟 徐 由 陈品善 熊 锐 朱葆儒 赵天一 柳志刚 华印椿 邓荣鏸 李峻华 郑 鼎 梁念萱 王泽湘 凌恒寿 汤 易 沈德辉 王德棻 洪荪祥 周履直 黄士韬
华冠时 姚维园 丁庭辉 傅见贤 袁 梓 吕佚民 张天铎 汤鼎镛 宋文钰 卢章耀 虞炳烈 徐希达 丁祥烈 吴杏一 张闻天 李淑良 郑 和 吴 罕 郑宗燮 周润生

五四时期南京学生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分子张闻天(1900 年—1976 年,原名张应皋,字闻天,化名洛甫,上海南汇张家宅人),看到预备科的通告和章程后,心向往之,毅然离开已经学了两年的国立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从南京到上海报考被录取。张闻天进预备科后,得益于河海工程高专广博坚实的教学水平和求真务实的校风,学习认真,成绩优良。


张闻天(中)沈雁冰(左)沈泽民1920 年代初在上海

1919 年 10 月 5 日,中华职校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乙组开学。课程安排得很紧:上午是“工作法及制图”;下午是法文课,注重法文日常用语;晚上是“工场实习”,专习金工中的机械工和锻工。学校的铁工科(机械科前身)工场正好成为学员的训练场所。学生晚上住宿在离学校不远的尚文路 178号预备科宿舍。

1919 年 12 月,张闻天离开了预备科,与同学刘英士合租一屋,攻读研究西方哲学,以求从根本上学习与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心想找一个科学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不久,张闻天加入了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 7月,张闻天与沈泽民东渡日本东京学习日文。1921 年回国,任中华书局编辑。1922 年 8 月,又赴美国旧金山加利 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 1924 年 1 月回国后,再任中华书局编辑。从 1919 至 1925 年,张闻天致力于文学革命,创作和翻译了大量新诗、散文、小说、戏剧、评论等,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同时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比较鉴别各种思潮,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5年 6 月在五卅运动的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0 年 4 月 30 日预备科 26 名学生结业,由中华职校校长顾树森在 4 月 7 日向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执事沈仲俊等专函荐举,计划于 5 月放洋赴法。之前预备科已经有一些学生未等结业就陆续赴法了,也有一些学生没有赴法。

5 月 9 日,作为第 12 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华职校预备科的 20 多名学生与萧子暲、陈绍休等六位新民学会会员、北京法文专修馆学生、保定育德中学勤工俭学预备班学生和五四运动学生领袖赵世炎等共 126 人,至杨树浦码头乘坐法国“阿尔芒勃西号”,开启了青春逐梦的旅欧岁月。

这天,第三次来到上海的毛泽东,在 5 月 8 日参加 12 名新民学会会员聚首的“半淞园会议”之后,专程前往外滩洋泾浜法兰西火轮船公司码头乘小火轮,到杨树浦码头为萧子暲、陈绍休等新民学会会员送行。据萧子暲回忆,当日“两个船相背而驰,两方的人挥巾挥帽足有半点钟之久,到望不见了才止。”

由于远渡重洋,四等舱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环境恶劣,为了便于与船方交涉,改善条件,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自发推选组织了“航海自治团”,内分交际股和学术谈话、法语练习、注音字母、体操练习、音乐和新闻等部,给一路艰辛枯燥的生活稍微增添青年人的色彩。预备科学生熊锐、朱葆儒、卢章耀、傅见贤等和赵世炎、陈绍休都被选入自治团。

6月 15日早晨,“阿尔芒勃西号”抵达马赛,他们由巴黎华侨协社招待员和北京政府驻马赛代理领事安排上岸,大家在马赛的地标建筑水城堡的台阶上留下珍贵合影。他们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16 日乘车到巴黎,17 日、18 日分途上车,有的到学校,有的进工厂,在法兰西土地上开始他们艰苦探索的生活。

熊 锐(1894 年—1927 年,原名新寿,又名维新,字君锐,笔名尹常,广东省梅县梅江区新塘尾村人)到法国后,先后在杜尔·罗杜路公学、巴黎大学文科就读。年底转赴德国柏林弗来堡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期间,他积极钻研马克思主义,探索革命道路,并结识了赵世炎、周恩来、张申府、刘清扬、熊雄、邓演达等。

1922年6月,熊锐与来自法国、德国 和比利时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刘伯坚、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萧子暲、萧朴生、李富春、佘立亚、郑超麟、尹宽、袁庆云等18人,在巴黎西郊布洛涅森林公园举行三天会议,成立了中国旅欧青年的共产主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这不仅是旅欧勤工俭学运动的里程碑,而且也是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的重要事件。

不久,熊锐参加了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刘清扬等人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旅欧党组织,并为《少年》杂志(《赤光》前身)撰稿,积极发展旅欧青年党团组织。

1923 年 6 月中共三大召开后,熊锐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3 年 11 月至 1924年 1月,熊锐任国民党旅欧执行部政治委员。之后,又与朱德等组织国民党驻德支部,担任执行委员。

1925年秋,熊锐偕德籍妻子海薇奉命回国,带着许多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及他正在翻译的《唯物史观》《人类进化史》的手稿来到了广州。因学识渊博,许多学校和团体都请他演讲或任兼职教授。

1926 年 2 月,由国民党中央党部创办的广州政治讲习班第一期开学,熊锐和毛泽东、张太雷、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等应聘兼任教授,同时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学校任政治教官,兼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部宣传员。1926 年下半年,熊锐在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文学院任教,同年 9 月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开办妇女运动讲习所,熊锐和邓颖超、萧楚女、恽代英、邓中夏、彭湃等邀为兼职教授。

1927 年 4 月 15 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熊锐等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当局逮捕。4月 22日,熊锐和萧楚女、毕磊等 12 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当局在广州南石头监狱杀害,年仅 33岁。

黄士韬(1899 年—1927 年,广西贺县八步区莲塘镇新莲村人)在留法出发前,给上海留法勤工俭学会执事沈仲俊写信说:“生欲渡法求学久矣”,“生之志则在于研究哲理,以期将来于社会上有所贡献,而勉尽国民之义务”,拳拳爱国心跃然纸上。

1921 年12月,黄士韬、卢 章 耀 和 聂荣臻、刘伯坚等 30 多人从法 国 到 比 利时,考入学费低 的 沙 洛 瓦劳 动 大 学 学习,期间结识了赵世炎、周恩来、熊锐、刘伯坚、聂荣臻等。1922 年由周恩来、熊锐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之后,黄士韬参加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比支部工作,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 年黄士韬被党组织选派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深造。 1925 年冬回国,开始在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不久奉命到武汉共产国际代表团翻译处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东区委调他任中共广西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部长,参加组建广西地委工作。在中共广西地委书记廖梦樵和黄士韬等人的积极努力下,广西的党团组织逐步得到恢复。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广西地委决定中秋节在梧州发动起义。因叛徒告密,起义还未发动即被敌人破坏,1927 年 9 月 7 日,黄士韬和廖梦樵等人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坚贞不屈。1927年 10 月 19 日,黄士韬和廖梦樵等 19 名革命志士在梧州云盖山刑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 28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从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科走出的张闻天、熊锐、黄士韬等人,在时代的大江大潮中开启了自己的赤光之路,成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在黎明前的晨曦中,那一抹抹初露的曙光令人怦然心动,让我们感受革命前辈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理想之光、奋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