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百年初心 推进行稳致远
纪念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一百周年

福建省漳州社专职副主任 朱顺忠

1999年,本人有幸邂逅漳州市职业社,从事近20年职教社工作,怀着深深的眷念情怀,迎来了中华职教社的百年华诞,思绪万千,感慨无限!

黄炎培老先生曾告诫我们:“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然而,中华职教社却已跨越了两个世纪,立社百年,历经沧桑,波澜壮阔,谱写了一篇篇绚丽诗篇和一幅幅壮美画卷,至今仍生机盎然,傲然屹立于社会组织之林,并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成员单位活跃于世界舞台?历史有她的偶然性,更有她的必然性,中华职教社那内在的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不灭之力到底在哪里呢?面向未来,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中华职教社百年初心到底是什么呢?我深深地感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秉承和推进。

一、秉承精英办社的优良传统,汇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回想1917年5月中华职教社成立之初,以黄炎培先生为代表的48位发起人,他们都是政界、教育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是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他们不乏对改造中国社会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先知先觉。且看当时,蔡元培是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他任教育总长时,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中央教育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令》,俗称“壬子学制”,着手对学校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实质进行了除旧布新的改革,中国教育由此向近代化前进了一大步;黄炎培是蔡元培的学生,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钱永铭、张謇、梁启超、伍廷芳、宋汉章等都是社会各界的佼佼者、开拓者和知名人士。解放后,历任理事长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张榕明、陈昌智既是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又都是国家领导人,带领新团队打开新局面,使职教社在全国31个省市区都成立了地方组织,真正成为覆盖全国的群众团体。

中华职教社兴盛和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人,关键还在于有社会名人的青睐,像成立之初时那样,不仅要有教育界的名人、能人的参与,也要有政界、经济界方面的名人、能人介入,联想到漳州市职教社成立之初也是如此,由曾担任市政协主席的老领导牵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退下来的老领导参与,虽然当时没有正式编制工作人员,也没有行政经费,但通过他们这些老领导的呼吁,经费也落实了、机构也成立了、学校也办起来了,各项工作开展得风风火火,充满生气。当前,改革发展是时代主题,职教社应秉承精英办社的历史传统,团结社会贤达,汇聚智慧力量,积极投入到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当中,要凝聚职教社全体社员,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轰轰烈烈参与改革,大张旗鼓推动改革,面向社会底层,服务基层群众,努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二、秉承民族担当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真善美

中华职教社创建之初就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倡导民主与科学,募集社会办学资金,为中国职业教育奠定基础;抗战爆发后,立即修订办社目标,加入抗战宗旨,成立抗日救国研究会,上街游行、抵制日货;“七·七”事变后,坚持办学140多所,为前线和大后方输送人才,中华职业学校被称为“上海的抗大”;1939年4月召开了昆明会议,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从此以后,职教社开始从教育团体转向政治团体,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抗战即将胜利,黄炎培访问延安,之后,撰写了《延安归来》,宣传共产党主张,拥护中国共产党,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积极参加新政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职教社把全部社产贡献给国家,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力量。中华职教社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时不忘民族责任,使自己紧跟时代、永不落伍。

面对当前时代要求,中华职教社更应秉承民族担当的优良传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做出贡献。推动传承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和传统美德,中华职教社的宗旨就是通过推行职业教育这个手段,鼓励劳动,弘扬中华民族劳动光荣的美德,使个体掌握一门技术和手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传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华职教社开展的温暖工程就是一项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的民生工程,大面积的普遍性的民生工程由应政府出台政策给予惠及,中华职教社应关注的是特殊性,一些特殊领域、特殊地区、特殊人群,当好政府的助手,把温暖工程进一步做实做好。推动传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要发挥中华职教社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爱国主义的普及和深入人心,真正培育出对祖国充满热爱和感情的下一代。推动传承敬业爱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华职教社的创始人黄炎培老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人,甚至他所涉足的整个领域,也成就了中华职教社的伟大事业,因此,职业教育更应倡导工匠精神,培育健康的品德和人格。

三、秉承试验示范的优良传统,勇做开拓创新的“弄潮儿”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职志在于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倡导、研究和推行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职业教育,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破天荒的开辟之举,就是这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蕴育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教育理念,如“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宗旨;“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标;“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合的大职业教育观;“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的职业精神;等等,这些职业教育思想在今天的职业教育所做的一切实践中几乎都能找到雏形,这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历久弥新的思想宝藏,是立社之本,立社之基。

经济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发展,改革创新要优先,中华职教社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秉承试验示范的优良传统,敢于先行先试,敢于推陈出新,勇做职业教育领域开拓创新的“弄潮儿”。应试验推动打造一批在世界排得上、叫得响的职业教育知名品牌,通过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动教育行政部分实施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应试验推动构建产业与专业亲密对接机制,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产业发展的和弦。应试验推动建立“二元”育人模式,探索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推动实施现代学徒制。应试验推动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发挥职教社作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成员单位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平台,内引外联,拓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

四、秉承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致力组织建设的现代化

中华职教社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立社之初,没有经费、没有场所、没有学校、没有现成的办学模式,是黄炎培老先生等发起者用自身的个人魅力通过民间募集的方式,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和大爱,在一张白纸的中国土地上倡导和创办职业教育,创刊了《职业与教育》杂志,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推行了职业介绍活动,等等,在百年岁月中,中华职教社的先辈们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不遗余力地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开辟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相继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族栋梁之才,中华职业学校成为当时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最富有实验性的学校”,也塑造了可贵的中华职教社精神,使中华职教社成为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为后人所景仰。

今天,中华职教社组织本身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窘境,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社虽已成立,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经费没保障、工作难开展,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职教社虽然历史很悠久,但社会知名度却很低,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个组织,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职教社领导班子的规格很高,各级社务委员会主任都是各级人大、政府或政协的副职党外领导兼任,但影响力、协调能力却很小,最终还得靠工作者的个人魅力做工作;总的来看,职教社舞台很大,覆盖面很广,但开展工作的手段却很少。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华职教社应秉承先辈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勇于革新和自我改造,努力实现自身组织的现代化。重要的就是要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群众团体所具有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决定了中华职教社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中华职教社的事业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紧密结合起来,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发展规律,让中华职教社有为有位有前途。

要改进总干事负责制度。总干事负责制度是联合国组织中普遍实行的一种组织形式,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和非政府性质,中华职教社实行总干事负责制也是基于历史上民间组织的性质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如今整个中国国情发生了根本变化,群众团体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官办组织,拥有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和公共职责,必须套用行政管理的相应模式,即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行政待遇和行政机制,中华职教社的领导机构是全国理事会,总干事相当于秘书长,只是理事会领导下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人,代表不了理事会。因此,中华职教社全国理事会应实行理事长负责制度才相应配套。理事长由国家领导人兼任,可设立常务副理事长或专职副理事长负责日常事务,这就与其他群众团体对等,便于领导和协调全国组织并开展与其他组织的相互联系。为了便于与国际组织的沟通联系,可保留总干事职位名称,由专职副理事长兼任,对外作为专门联络的职务名称即可。

要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实现自身组织的现代化首先必须实现自身职责和功能的现代化。群众团体的最大职责和功能就服务。应服务大局强底气,着眼历史,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用大职教观、社会观的眼光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为党委决策、政府施政提供谋划和参考,提高自我作为的自信底气。应服务社员增人气,组织有吸引力,这就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情感搭建平台、传递信息、提供帮助、解决困难,让社员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凝聚力,提高职教社的人脉气象,从而增强职教社的社会影响力。应服务基层接地气,时刻把握基层群众的衣食住行动态,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要求什么我们就应响应什么、服务什么、提供什么,我们的服务不求包罗万象、不求包揽一切,但求不厌其小、不厌其少、急人所急、雪中送炭,让我们的示范引领光芒照亮祖国大地,照向美好未来;让中华职教社这个百年老店行稳致远、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