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斑斓的梦想与踏实的耕耘相映成趣
——职教社成立100周年纪念
天津外国语大学 弓潇然

相信每个跟我一样的同龄人,说起职业教育,有种说不出的尴尬和落寞。没错,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崇尚的是“诗书典籍、经国济民、御民安邦” 的文化血脉,封建思想的长期浸淫,让重农抑商、扬道抑术成为民族个性中难以消除的认知缺憾。我们有造出“地动仪”的张衡,有造纸术、印刷术的鼻祖蔡伦、毕昇,更不要说历代的能工巧匠,他们为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仅仅停留在像对明星的几句惊呼和几声赞叹而已。今天,当我们在世博会上被西方国家的各种奇思妙想的产品惊呆时,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匠人们哪里去啦?

一、职业教育初体验——想说爱你不容易

2009年1月,还在上初三的我听了一场宣讲会,也正是这次机会,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职业教育”这个新词。组织方来自阳泉市卫生学校、阳泉市高级技工学校,比较远的甚至还有新东方厨师学校,山东汽修学校等。他们的宣讲很有气势,在中考备战前听一听的确士气高涨。但是宣讲的最终目的不是加油打气而是招生,众多职业教育学校在会场里发着各式各样的宣传单,显然都在彰显他们的优势和就业率。当时感想不多,毕竟近十年的求学经历让我一心只想考重点高中,所以整个会场在我心中的存在感几乎为零。

在那段日子,阳泉的职业教育学校办过许多宣讲会,但是招生效果依旧不容乐观。倒不是学生们对职业中学不感兴趣,只是一提起职业教育,不少家长的态度比较强硬:上什么职业学校,我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这么大,难道就让他上个职中,职中是给那些考不上大学的人上的,凑什么热闹。在这些家长的眼中,职业中学就像打工杂耍的小贩,而只有上大学才能走到学而优则仕的行列,才能最终改变孩子的命运。

这种观念散发着不小的瘴气,不少孩子们在梦想面前望而却步。他们的理想在一夜之间由汽修师、厨师、发型师、化妆师、音乐创作人等等变成千篇一律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无力反抗,学生们也只得按部就班的学习书本知识。

作为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我的成长相对自由,从小没有上过补习班,出于爱好,立志在校园环境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我身边的不少同学可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压抑着自己的喜好,硬着头皮琢磨书本知识:一些整天补习却不见成效的孩子们会在上课的时候不停地发呆;喜欢婚纱设计的女生,在书页边缘画满了各式各样的婚纱;男生们则更热衷于电子游戏人物的设计;有一些甚至偷偷地拆了自家电器,只是为了验证书本上的某个理论是否真的正确;更胆大的甚至干脆不顾家长的反对,偷学编程。比起学习理论知识,和社会人士打交道让他们感觉更加得心应手。很多细节都在暗示我们,职业教育是学生渴求的教育形式,可是现如今,它却成为全民眼中的“冷板凳”,这究竟是可怕还是可悲,我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

二、中华职业教育社——让我们传承先人的使命

职业教育在初中生心目中是失败者的选择,直到2010年的一节高中历史课堂上,第一次接触到中华职业教育社,我才发现自己的认识犹如井底之蛙。它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之前的那样消极,坦诚地说应该是——震撼。追溯历史,在100年前,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领跑者,中华职业教育社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之际,西方列强忙于备战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势不可挡,社会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为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现实却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大量缺口,书生遍地是,却所学无以致用。就在民族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了,旨在推广职业教育,培养名副其实的社会人才。这种探索在我看来是很值得钦佩的,着眼近处,职教社解决了一大批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从长远看,它的出现则是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一次重新审视教育功能的机会。从一味地推崇教育功利性的桎梏中振臂一呼,让我们看到要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单需要仁人志士的经纶韬略,更需要各种掌握现代技术的实用性人才。没有他们,中国梦只能是“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和“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100年后的今天,在就业压力持续增长的社会,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即失业”的真实现状。我们听过不少高学历人才令人唏嘘的成长故事,少年天才在社会压力下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终泯然众人;北大才子毕业后干脆靠卖猪肉致富;这些故事并不是个例,他们的背后留下很多值得思忖的问题。

世界就应该是一个万花筒,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也绝不拘泥于一两处,既然各有所长,为何不能量体裁衣呢?我身边有不少所谓“内秀”的学生,她们常常会有一种说不清的孤独感,因为他们不敢在别人面前表现甚至说出自己真正的“理想”,想做一名厨师而不想上大学在家长和老师的看来绝对是“异类”。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发自内心喜欢书本知识的个体并不多,然而对于实践动手活动,不少人却能展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有时我甚至讶异自己认识了3年之久的老同学居然有那么多我不曾见过的技能——画舞台妆,在班级聚餐中做出色味俱全的菜品,会修密密麻麻的电路,写原创小说。这也让我不禁意识到,职业教育存在的意义,从根本上说,这更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所肩负的重大使命。100年前中华职业教育社为职业教育的出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只是故事的开始。现如今,浮躁的社会为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要想续写教育传奇,传承先人的使命,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将会是一项新的伟大事业。也许中华职教社终究只是开了个小作坊,但只要坚持一下,我们会发现,原来有很多的人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那是一个个平凡甚至有些卑微的念头,它用坚韧和执着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希望之路。

三、职业教育愿景——生命因你而精彩

我的大学老师之中,有一位讲过她女儿的故事:小姑娘还是小学生,很难得她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喜欢厨艺,长大想当厨师,这在大多数家长看来估计是不讨好的,一个女孩在大油烟里呛着,至少他们大多应该不会表示支持。但我的老师却做了不同的选择,她不仅对女儿的选择表示支持,还会主动教她做一些简单的饭菜。

老师做得很简单,让孩子去做她喜欢的,但又不简单,她让孩子真正做了她自己。也许你觉得我矫情,但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不缺人才,缺的是眼光;同样,孩子们不缺聪慧,缺的是对未来的审慎态度和对职业目标的规划和设计。前些年,大学最热门的专业是经济类,于是所有的孩子都报考金融;电视上所有的选秀都在比赛唱歌,于是许多孩子在课堂上做起了歌手梦、音乐梦。在落英缤纷的时节,由于缺乏对自己、对未来的客观评价,许多孩子一头扎进了梦想的“湖底”,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放眼未来,我们可以借鉴许多国家经济实现腾飞的成功经验。其实,我们在教育理念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改革。职业教育是许多国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而我们还在是否应该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的门前争论和徘徊,我们今天依旧需要万花筒式的教育,帮助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因此,我很欣慰我们还有职业教育社的存在,他的存在让我们年轻的一代还不至于泯灭梦想,磨平个性。刚刚重温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宣言,感觉到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几句文字,更多的应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一种重大责任。在应试教育蔓延的社会里,我们十分需要优质的职业教育,我们尤其需要一批又一批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实用性人才,说白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体现的是对科学的态度,这是教育本来应该拥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