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1895 ~ 1944)

原名恩润,幼名荫书,笔名韬奋。生于福建永安,江西余江人。清宣统元年(1909)入福州工业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进上海南洋公学,民国10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民国11年初任中华职教社编辑股主任,负责《教育与职业》月刊和编译《职业教育丛书》,兼任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和英文教务主任。参与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调查研究、职业指导等多项事业。民国15年10月主持接编由中华职教社创办的《生活》周刊,新辟《信箱》专栏。民国19年出任《生活》周刊社社长兼主编,曾担任过《时事新报》副刊主笔。民国21年发起筹办《生活日报》,又创设生活周刊社伤兵医院,收容、医护抗日受伤军士。同年7月任生活书店理事会主席,至民国27年生活书店发展至14省,分支点56家,香港、新加坡亦设分店,共出版杂志10余种,书籍千余种,抗战读物500余万册。民国22年1月被推为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6月被迫离开上海出国考察,发表大量文章。歌颂社会主义苏联,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腐朽,汇集成《萍踪寄语》、《萍踪忆语》共4集。同年12月《生活》周刊被封,韬奋于民国24年11月创刊出版《大众生活》周刊,号召全国人民努力争取开放言论自由和民众运动,一致团结抗日。

民国24年12月和25年5月,先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均选为执行委员。民国25年11月与沈钧儒等7人遭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坚持斗争,坚持写作,民国26年7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获释。8月17日出版《抗战》三日刊,宣传民众抗战救国。民国27年聘为“国民参政员”,提出“撤销图书审查”、“保障人民权利”等提案,参与发起民主宪政运动。民国30年3月抵香港,恢复出版《大众生活》周刊。民国32年3月秘密回到上海住院医疗。民国33年7月24日与世长辞。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延安举行追悼大会。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作出决议,号召文化工作者向韬奋学习,并确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模范”。毛泽东亲题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韬奋自学生时代开始撰文发表于各类刊物,一生译著等身,均收于《韬奋全集》计14卷,约800万字。